科学家成功研制微型激光器开创光计算领域新纪元

回音走廊模式激光器
回音走廊模式激光器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研究团队成功于硅上研制出微型激光器,不但令新一代微型电脑处理器的运行速度更快,亦大大减少耗电,对光互联与光计算的未来发展影响深远。

这项创新研究由科大方氏工程学教授兼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讲座教授刘纪美发现,以及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桑迪亚国家实验室与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完成,是半导体工业界的一项重要突破。

硅衬底是太阳能电池以至集成电路等现代电子产品的基石,但由于硅晶格与激光材料并不相配,两者一直以来均无法完美结合。直至刘教授的团队成功于硅上「长出」了亚波长腔激光器,才实现了根本性突破,展示在硅上创建高密度发光元素的广阔前景,有关发现近日于《应用物理学快报》发表,并成为封面文章。

刘教授表示﹕「这种回音走廊模式的激光器是一种非常具吸引力的光源,可广泛应用于晶片上的光通讯、数据处理及化学传感等领域。将激光器直接集成在微型处理器上,对提高微型处理器的性能及降低耗能至为重要,这不但有利于推进硅基光电技术的发展,亦是新一代绿色讯息技术和计算的理想解决方案。」

一直以来,光子是用于远距离高通量数据传输中最经济兼最具能源效益的方案。随着这项硅衬底的新型激光器出现,光子亦有望可应用于短距离的数据通讯上,将可大大提升数据传输的速度。

为制作这种回音走廊模式的激光器,刘教授于硅面刻印出纳米图案,将硅晶格异质生长的天性缺陷,锁定于有规律的纵横格模式当中,再利用量子点激光器的受激辐射处于单个量子点之中这一特殊性能,进一步降低有源材料区对生长缺陷的敏感度。随后,团队利用激光泵,提升电子的能量级别,实现激光器激射。

此款微型激光器的直径只有1微米,较传统的激光器长度缩短了1000倍,面积则减少约100万倍。

论文链接:http://dx.doi.org/10.1063/1.4955456

(据香港科技大学)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三维铜纳米线组装体提升锂金属负极循环稳定性

    锂金属由于极高的容量(3860 mA h g-1)和最负的电势(3.040 V vs.标准氢电极),一直被认为是最理想的锂电池负极材料。早在20世纪70年代,锂金属一次电池由于其高能量密度已被广泛应用于可植入医疗设备、航天航空…

    2016-07-16
  • 中微子振荡混合角θ13的国际最精确测量

    日前,在《美国物理评论》(Physical Review D)期刊上,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发表长篇文章—大亚湾基于氢俘获的θ13新测量(New measurement of θ13 via neutron capture on hydrogen at Daya Bay),给…

    2016-05-14
  • 中国研制最高效率柔性太阳能电池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硅基太阳能电池研究组(DNL1606)刘生忠研究员带领的团队与陕西师范大学合作,运用固态离子液体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制备出效率达到16.09%的柔性钙…

    2016-05-29
  • 像人眼一样对光线敏感的人工虹膜研制成功

    大部分脊椎动物的研究都有虹膜,主要作用为通过收放瞳孔的大小来控制眼睛的进光量。 据媒体报道,芬兰坦佩雷大学(Tampe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研究者们,却开发出了一款全新的“人工虹膜”,它的厉害之处就…

    2017-06-29
  • 在纳米机电系统实现声子的相干操控

    碳纳米管由于其良好的电学性能、优异的力学性能,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纳米机电系统(NEMS)的相关研究,在质量、微力、气体、位移等物理量的测量方面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地,碳纳米管谐振器的机械模式和单分子…

    2017-01-17
  • 中国科大研究成功新型量子比特编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新型量子比特编码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郭国平研究组及合作者首次在砷化镓半导体量子芯片中成功实现量子相干特性好、操控速度快、可控性强的电控…

    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