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有望治疗遗传病

洛杉矶JOLLA-Salk研究所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种新技术来纠正影响基因如何表达的DNA化学标签中的致病异常。这些类型的化学修饰,统称为表观遗传学或外源基因组,越来越被认为与发育和疾病中的基因组序列本身一样重要。

基因编辑有望治疗遗传病

该图表示通过新的Salk技术编辑表观基因组。顶部:空白圆圈表示疾病状态异常甲基化。底部:黑色圆圈表示通过将无CpG的DNA精确插入到CpG岛中诱导的正确甲基化。

在2017年5月4 日刊于“ 科学 ”杂志上描述的新的Salk技术用于模拟与结肠癌相关的表观基因组中的突变,并恢复来自患有安格曼综合征(AS)的患者的干细胞中适当的甲基化模式,罕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经常被误诊为自闭症。除了建模和治疗表观遗传学疾病外,该技术还为研究人类发育和生物学带来曙光。

Salk的胡安·卡洛斯·伊斯皮萨·贝尔蒙特(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教授说:“我们对这项工作开辟了多少新途径,了解疾病进程和开发有效的新疗法,我们感到非常兴奋。“发现如何编辑基因组这是一个巨大的一步,这种编辑表观基因组的技术是另一个飞跃。”

Izpisua Belmonte的实验室最近开创了一种修饰非分裂细胞基因的方法,其构成了成人组织的大部分。新技术超越了基因,将靶向最常见类型的表观遗传变化称为DNA甲基化,其中称为甲基的化学标记附着于DNA。通常这些标记将该基因标记为准备打开或关闭。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正在学习DNA甲基化参与从胚胎发育到生命后期某些疾病(包括癌症)发病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在短DNA序列上改变甲基化状态的方法,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能够将变化粘在一个广泛的范围内(适当的基因激活或失活的先决条件)。

由于80%的哺乳动物DNA被甲基化,Izpisua Belmonte实验室对未甲基化的区域感到好奇。奇怪的是,这些地区往往富含潜在的甲基化位点,并且趋向于接近遗传信息转录开始的基因区域。然而,这些被称为CpG岛的这些区域通常保持未甲基化。

研究人员假设干扰CpG岛可能会引发新的甲基化。为了测试这个假设,该团队首先使用分子工具将没有CpG的DNA插入靠近MLH1基因的岛中。MLH1通常是未甲基化的,但如果成为甲基化则导致结肠癌的风险增加。该团队能够模拟结肠癌基因中的异常甲基化,作为开始了解甲状腺异常与癌症相关的原理证明。

“有趣的是,CpG岛是抗甲基化的,”Salk研究员和本文的第一作者Yuta Takahashi说。“但是通过引入不含CpG的DNA,我们可以超越阻止它的机制,然后诱导整个岛屿的DNA甲基化。

知道他们可以诱导不属于甲基化,团队接下来尝试附加甲基标签,它们属于一个基因组,但遗漏了。安琪儿综合征(AS)由异常DNA甲基化引起,导致神经元中UBE3A蛋白的丧失。这导致患者的认知缺陷。通过使用他们的技术,团队更正了异常DNA甲基化,并恢复了一个皿中AS神经元细胞中的UBE3A蛋白水平。

基因编辑有望治疗遗传病

来自安琪儿综合征(AS)的神经元由于表观遗传缺陷而缺乏UBE3A蛋白的表达。新的Salk技术通过修正异常甲基化模式(如图所示),恢复来自AS患者细胞的神经元中UBE3A蛋白的正常表达。

令人振奋的是,他们引入的所有甲基化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是稳定的,而其他表观遗传学技术并不是这样。即使去除不含CpG的DNA也不影响新的甲基化。该发现提供了一种重写CpG岛上表观遗传标记的方法,并提供了洞察CpG岛被DNA甲基化保护的机制。

“我们开发了一种新技术,可以在多能干细胞中对CpG岛上的DNA甲基化物进行强大的编辑,这将有助于开发表观遗传性疾病的细胞替代治疗剂,”Salk的科学家和一位的论文合着者人文,“通过发现DNA甲基化的潜在机制,我们希望通过这项技术能够做更多的工作。”

论文链接: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6/6337/503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遗传学期刊大规模撤销中国论文

    据英国《卫报》报道,学术出版商Wiley旗下的《分子遗传学与基因组医学》(MGGM)期刊撤销了18篇来自中国作者的论文。经期刊主编与出版商协调,此次撤销被认为是因人权争议引发的最大规模学术撤稿事件。 撤稿声明指…

    2024-02-16
  • 手印化石表明人类早在7000年前就在青藏高原活动

    青藏高原上的小喇嘛。人类可能已在寒冷高峻的青藏高原定居了七千多年 至少在7400年前,无畏的狩猎采集者或许就已经在寒冷、缺氧而严酷的青藏高原上定居了。这比研究者此前认为的时间要早将近4000年。 在对西藏中部…

    2017-01-11
  • 美科学家合成出迄今最简单生命形式

    由基因学先驱克雷格•文特尔(Craig Venter)领导的研究人员创造了名为Syn3.0的“最小化合成细菌细胞”,这是他们在2010年创造的曾得到广泛宣传的Syn1.0的后续成果。Syn1.0是首个拥有用实验室化学品从零合成出的脱氧核糖…

    2016-03-26
  • 《自然》:两种新CRISPR–Cas基因编辑系统

    据 Nature自然科研 微信公众号报道,12月22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题为“New CRISPR–Cas systems from uncultivated microbes”研究,该研究报道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Jennifer Doudna实验室 最新发现的两种CRISPR-Cas…

    2016-12-26
  • 为什么会发生早产和流产?——孕期免疫系统的变化可能是导致早产的重要原因

    怀孕期间,免疫系统是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 研究认为妊娠的维持免疫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中心的作用。然而病毒和细菌可以影响这种关系,有时可以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怀孕期间,母亲的免疫系统是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 …

    2017-09-12
  • 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分别为: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揭示人类基因组暗物质驱动衰老的机制、发现大脑“有形”生物钟的存在及其节律调控机制、农作物耐…

    2024-03-01 世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