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脑炎病毒的精细三维结构

三种病毒(JEV , ZIKV23 和DENV2)结构对比
三种病毒(JEV , ZIKV23 和DENV2)结构对比

虫媒黄病毒是一类具有包膜的单股正链 RNA 病毒,包括寨卡病毒、登革病毒、日本脑炎病毒、黄热病毒等重要成员,主要通过吸血节肢动物(蚊、蜱、白蛉等) 叮咬传播。尤其是近年来,虫媒病毒病的暴发和流行日益频繁,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虫媒黄病毒感染人类后可导致出血热、脑炎等一系列严重疾病,但其导致不同临床表现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饶子和院士团队领衔,联合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牛津大学、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解析了虫媒黄病毒重要成员——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的精细三维结构,发现了一系列影响病毒致病性和稳定性的关键位点,研究论文于2017年4月26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

研究人员利用低温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本脑炎病毒颗粒近原子分辨率的三维结构,这是继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后第三个被解析出的虫媒黄病毒结构。与登革热病毒和寨卡病毒结构相比,日本脑炎病毒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在其包膜E蛋白同源二聚体表面存在两个明显的“孔洞”;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可导致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虫媒黄病毒基因组中存在7个特异性motif,其中5个motif位于“孔洞”附近,提示上述特异序列和结构可能在脑炎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进一步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发现,日本脑炎病毒E蛋白第107、138和315位氨基酸是决定小鼠神经毒力的关键位点,可在病毒复制周期的不同阶段发挥调控作用;同时发现,E蛋白第264位氨基酸突变可显著影响病毒对热、酸等环境的耐受能力,在病毒的感染和传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次发现丰富了对虫媒黄病毒复制生活周期和致病机制的认识,为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的靶标和方向。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7-00024-6

(据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乙型肝炎病毒通过肝脏免疫耐受而逃逸免疫攻击的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医学中心、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和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田志刚教授研究组在肝脏免疫耐受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揭示…

    2016-05-04
  • 科学家在人类肠道中发现了14万种病毒,其中大多数是未知的

    如今,全球都还笼罩在新型冠状病毒的恐惧之中,殊不知,我们无时不刻都在和众多病毒共存。 由科学家建立的一个新数据库项目,发现在人类肠道中存在超过14万种病毒,而且一半以上的病毒是以往没有认识到的,令人惊奇…

    2021-03-02
  • 100%有效的埃博拉病毒疫苗研制成功

    (翻译: Fankun; 编辑:Randy) 在西非,大量的临床终期试验证实,一种新的埃博拉病毒疫苗研制成功,它可以提供100%的有效率。 2014年几内亚埃博拉疾病大爆发,该疫苗尚未研制完成,但是该疫苗的到来可有效阻止埃博…

    2017-01-02
  • 清华大学首次解开新型冠状病毒真实的三维结构

    据清华大学新闻网报道,1月21日,该校生科院李赛实验室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高清三维影像。在纳米尺度的图像上,病毒平均直径约为100纳米的新冠病毒像一颗奇异的星球,表面分布着硕大的、可以自由摆动的刺突蛋白“触手…

    2021-01-26
  • 科学家揭示人肠道病毒抑制NF-kB信号通路新机制

    天然免疫信号通路,是清除入侵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NF-kB信号通路作为一种经典天然免疫信号通路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期,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王汉中研 究团队在人肠道病毒调控NF-kB信号通路机制研究…

    2016-03-22
  • 科学家观察到单个艾滋病毒脱壳过程

    病毒脱壳释放遗传物质的过程是病毒侵染早期阶段的关键环节,对于脱壳过程的研究也将发现抗病毒治疗新途径。但是,相比较于病毒入侵的其它过程来讲,目前对于病毒脱壳的认识还很欠缺,特别是对脱壳过程发生的时空动…

    2016-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