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生物学2020年度十大进展

中国古生物学2020年度十大进展

3月12日,“中国古生物学2020年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在南京发布。

十大进展包括以下成果:

  1. 基干兽类听觉和咀嚼器官模块式演化分离节点;
  2. 古基因组揭示中国南北方人群迁移与混合历史;
  3. 澄江动物群“章氏麒麟虾”的发现揭秘节肢动物的起源;
  4. 青藏高原中部中始新世湿润低地的亚热带“香格里拉”生态系统;
  5. 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事件对生物古地理格局的影响;
  6. 三叠纪—侏罗纪之交气候变化与森林火灾事件:来自中国华南的化石证据;
  7. 白垩纪琥珀揭示昆虫和介形虫的早期演化;
  8. 环南中国海地区海岸带沉积环境演变与史前水稻农业扩张;
  9. 澄江动物群的核心价值:动物界成型和人类基础器官诞生;
  10. 寒武纪大爆发时期发现最早包壳窃食寄宿关系化石。

以上入选成果由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山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领衔完成。

题图:章氏麒麟虾Kylinxia zhangi正模标本/曾晗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中国华南发现奥陶纪末间冰期沉积物证据

    (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华南是全球上奥陶统赫南特阶底界“金钉子”所在地,是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及其后残存、复苏与再辐射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然而,长期认为区域内赫南特期唯一的碳酸盐岩地层(以观…

    2016-03-01
  • 最古老的鸟类食团揭示早期鸟类的消化系统

    2016年4月29日,《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周忠和与舒柯文的研究成果。他们报道了一件保存有食团的反鸟类化石,这是迄今最古老的有关鸟类食团的化石记录。…

    2016-04-30
  • 中德科学家发现昆虫纲化石新目

    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杨星科研究组与德国昆虫学家合作,发现了产自白垩纪缅甸琥珀(约一亿年前)的一个昆虫纲化石新目:奇翅目Alienoptera,成果已在线发表在Gondwana Research。动物所博士白明为第一作者,…

    2016-03-18
  • 手印化石表明人类早在7000年前就在青藏高原活动

    青藏高原上的小喇嘛。人类可能已在寒冷高峻的青藏高原定居了七千多年 至少在7400年前,无畏的狩猎采集者或许就已经在寒冷、缺氧而严酷的青藏高原上定居了。这比研究者此前认为的时间要早将近4000年。 在对西藏中部…

    2017-01-11
  • 中国华北发现距今15.6亿年前地球上最早的大型多细胞生物化石群

    5月18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研究员课题组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报道了距今15.6亿年前的、个体长达30 厘米以上的大型多细胞生物化石群。这是关于地球早期生命演化…

    2016-05-20
  • 一座保存完好的恐龙“雕像”

    多数恐龙化石都分散为一块块看似普通的岩石,将这些不同部位的化石拼在一起成完整的恐龙,搬进博物馆供人参观。 加拿大皇家特雷尔博物馆 在加拿大皇家特雷尔博物馆有这样一只恐龙化石,完整的像一座雕像。 这只恐龙…

    2017-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