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研究华南地区这一关键转折期珊瑚层的组成及其复苏演化,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所要乐博士等首次详细报道了华南贵州雅水剖面维宪中期的珊瑚层。该珊瑚层位于上司组底部,厚度为2.5-3.9 m,宽度大约500 m。珊瑚层的生物多样性较低,包括5属5种,建造生物主要包括丛管珊瑚(Siphonodendron pentalaxoidea),笛管珊瑚(Syringopora sp.)和贵州珊瑚(Kueichouphyllum sinense),附属生物包括腕足、海百合茎、有孔虫、钙藻、苔藓虫、腹足和介形虫。珊瑚层的岩石和微相类型丰富,主要包括珊瑚障积岩、珊瑚骨架岩和生屑粒泥灰岩。基于不同建造珊瑚组成,自下而上,珊瑚层可划分3个连续生长阶段:(1)K. sinense生长阶段;(2)K. sinense–Syringoporasp.生长阶段;(3)S. pentalaxoidea生长阶段。相对海平面的升高和降低分别控制珊瑚层的形成和死亡。华南上司组珊瑚层的生物组成与西欧和北非地区维宪中晚期的珊瑚层具有相似性。维宪中晚期珊瑚层的复苏与繁盛反映全球该时期处于相对温暖环境。
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国际地学学术刊物《三古》(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本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部基础性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31018215004678
(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所)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