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基因表达分化的分子机制

1920px-Arabidopsis_Thaliana_planted_in_Laboratory表达模式是基因的基本属性,了解基因表达模式在进化中的改变及其分子机制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表达模式本身是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前人对其进化分子机制的研究尚不深入,典型的例子并不多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孔宏智研究组以拟南芥中的APETALA1AP1)和CAULIFLOWERCAL)基因为例,对重复基因表达分化的模式、过程和机制进行了研究。

研究人员发现,作为一对由基因组加倍事件产生的重复基因,AP1CAL在表达的时、空、量上均有差异,而且这些差异与其调控区一些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存在与否有关。在众多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中,AP1调控区的一个CArG box是导致两个基因表达分化的重要原因——由于该位点的存在,AP1既能自调控、又能被CAL调控,从而使AP1能够长时间维持较高的表达水平。通过进化分析,研究人员发现AP1的这个自调控位点是在拟南芥和琴叶拟南芥的最近共同祖先中获得的,是对祖先基因中个别碱基的修饰。研究还发现,AP1CAL在调控元件上的差异是逐渐积累的,前者在保留祖先所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同时获得了新的调控元件,而后者在进化的早期就丢失了多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该研究结果不仅阐明了AP1CAL表达分化的分子机制,而且揭示了调控元件和表达模式进化的过程和特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表明重复基因的表达分化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过程,不能用简单的经验模型来解释。研究结果对于理解基因表达进化的模式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深入理解重复基因的表达分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该研究结果于4月5日在线发表在Plant Physiology 期刊上。孔宏智研究组博士生叶玲玲和博士毕业生王斌为该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创新交叉团队项目和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www.plantphysiol.org/content/early/2016/04/05/pp.16.00320.full.pdf

(据中国科学院职务研究所)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你不适合吃坚果,如果你的基因有突变

    一项研究发现,一些人的“好”胆固醇水平高,可能患心脏病的风险更高。 人们通常把胆固醇分为好胆固醇与坏胆固醇,好胆固醇是指高密度胆固醇(HDL),坏胆固醇则指低密度胆固醇(LDL)。 通常来说,坏胆固醇是在血管壁…

    2016-03-17
  • 影响智力的基因已被科学家找到

    对与智力相关的基因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将血液样本存储在英国生物医学库中 周一,欧洲和美国的一个科学家团队宣布,他们在心理能力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近8万人中确定了52个与智力相关的基因。 不过,这些基因并…

    2017-05-24
  • 棉花抗黄萎病的克星

    棉花黄萎病是由土壤病原真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所引起的一种植物维管束病害。该病具有分布广,危害重,病原菌存活时间长,化学农药难于防治等特点。多年以来,棉花黄萎病严重威胁着棉花的…

    2016-03-10
  • 科学家克隆杂交水稻不孕基因

    水稻是自交作物,人类为了提高水稻产量,传统的方法是依靠自然突变和人工选择获得对当地自然和栽培环境具有良好适宜性的优良水稻品种,或者改良栽培技术。后来人们发现水稻也具有杂种优势,但是其特殊的花结构导致…

    2016-12-22
  • “垃圾DNA”并不垃圾

    在基因组中,有一种到处乱跑的“捣蛋鬼”DNA序列,可以从基因组的一个位置“跳跃”到另一个位置,被称为“转座子”。曾被认为是“垃圾DNA”的转座子,近年来被发现其实是基因组的巧妙设计。近日,我校水稻团队熊立仲课题组…

    2017-03-12
  • 喵星人还没被驯化,而你却被它驯服了

    猫和人的关系中,应该是猫主动找人类为伴,但客观上这种关系是互惠互利的,之后人类有意或无意地带着它们跋涉旅行,扩展了猫咪的地盘

    2017-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