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光源照明开创新型大视场非标记纳米显微成像

光学成像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利用光学显微术,人们可以观察到和了解到微观世界的奥秘。1873年,德国科学家Abbe提出光学成像系统的“衍射极限”,任何光学显微镜都存在一个分辨率极限,由光波长以及透镜的数值孔径决定。光学显微成像系统由于“衍射极限”的存在,可见光波段无法实现200纳米以下的高分辨成像。为此人们不断努力,研究发展超分辨成像技术,希望突破衍射极限,获得更高的分辨率。2014年从事荧光超分辨光学显微术的三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开启了人类利用荧光标记方法实现超分辨显微的大门。尽管人类的光学显微已进入超分辨时代,然而目前的超分辨显微术遇到了需要借助荧光标记、成像速度慢、样品选择性强、应用对象受限等瓶颈。因此探索并发展无需标记、视场大、结构与相位均能快速成像的新型超分辨光学成像系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基于一维纳米发光材料的新型纳米成像技术原理及效果
基于一维纳米发光材料的新型纳米成像技术原理及效果

浙江大学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旭、杨青团队利用发光纳米线环形照明,实现了高效的宽场、远场、实时非标记二维纳米可见光波段显微成像。这种成像方法已经在集成芯片、蓝光DVD、3T3 l1癌细胞等多类亚波长样品上得到验证,展示了其普适性强、方便使用的优点。所获得的视场达1000平方微米,比其它远场非标记远场超分辨成像技术提升一个数量级以上。这种新型的非标记显微术,可以很方便地集成在传统显微镜上,为在纳米尺度上观测细胞活动提供了可能性,在生物医学、集成芯片和纳米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2017年2月17日,该技术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著名的物理学顶级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118, 076101, 2017)。

原文链接:http://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18.076101

(据浙江大学)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科学家精确测量CSR原子核质量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质量测量团队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装置,首次测量了短寿命核素52Co及其同核异能态的质量,并结合已有数据重新构建了52Ni的β衰变纲图,在原子核质量精确测量研究中…

    2017-01-03
  • 近距离牛顿反平方定律实验检验中重要进展

    3月31日,物理学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在线发表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引力中心团队在检验牛顿反平方定律实验中的最新研究成果《亚毫米范围引力反平方定律的实验检验》(New Test of the …

    2016-04-03
  • 太阳大气7波段层析成像首次实现

    (据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近日,在国家高技术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同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饶长辉团队在国际上首次获得太阳大气可见至近红外7波段同时层析高分辨力图像。文献显示,目前国外太…

    2016-02-27
  • 香港科技大学理论物理学家解开「伊辛超导体」特性之谜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物理学系助理教授罗锦团的研究团队,解释物质在强力磁场下仍能保持超导性的复杂现象,协助荷兰的科学家以理论阐释实验结果。这项双方合作的发现于2015年11月12日在国际权威科学期刊《科学》(Sc…

    2016-02-16
  • 物理学的兴奋时刻

    引力波终被探测—爱因斯坦百年预言证实!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 探测到双黑洞碰撞产生的引力波,打开了一扇观察宇宙的新窗口. 有史以来,科学家第一次观测到了时空纤维中的涟漪——引力波,这一来自遥远宇宙的…

    2016-02-12
  • 科学家直接观测零朗道能级的塞曼效应

    (据华中科技大学)拓扑绝缘体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绝缘体材料,它的能带结构具有特殊的拓扑特性。这造成它内部绝缘,表面存在受拓扑特性保护的导电的表面态。该表面态电子是没有质量的狄拉克费米子,而且没有自旋自…

    2016-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