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光源照明开创新型大视场非标记纳米显微成像

光学成像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利用光学显微术,人们可以观察到和了解到微观世界的奥秘。1873年,德国科学家Abbe提出光学成像系统的“衍射极限”,任何光学显微镜都存在一个分辨率极限,由光波长以及透镜的数值孔径决定。光学显微成像系统由于“衍射极限”的存在,可见光波段无法实现200纳米以下的高分辨成像。为此人们不断努力,研究发展超分辨成像技术,希望突破衍射极限,获得更高的分辨率。2014年从事荧光超分辨光学显微术的三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开启了人类利用荧光标记方法实现超分辨显微的大门。尽管人类的光学显微已进入超分辨时代,然而目前的超分辨显微术遇到了需要借助荧光标记、成像速度慢、样品选择性强、应用对象受限等瓶颈。因此探索并发展无需标记、视场大、结构与相位均能快速成像的新型超分辨光学成像系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基于一维纳米发光材料的新型纳米成像技术原理及效果
基于一维纳米发光材料的新型纳米成像技术原理及效果

浙江大学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旭、杨青团队利用发光纳米线环形照明,实现了高效的宽场、远场、实时非标记二维纳米可见光波段显微成像。这种成像方法已经在集成芯片、蓝光DVD、3T3 l1癌细胞等多类亚波长样品上得到验证,展示了其普适性强、方便使用的优点。所获得的视场达1000平方微米,比其它远场非标记远场超分辨成像技术提升一个数量级以上。这种新型的非标记显微术,可以很方便地集成在传统显微镜上,为在纳米尺度上观测细胞活动提供了可能性,在生物医学、集成芯片和纳米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2017年2月17日,该技术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著名的物理学顶级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118, 076101, 2017)。

原文链接:http://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18.076101

(据浙江大学)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科学家成功研制微型激光器开创光计算领域新纪元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研究团队成功于硅上研制出微型激光器,不但令新一代微型电脑处理器的运行速度更快,亦大大减少耗电,对光互联与光计算的未来发展影响深远。 这项创新研究由科大方氏工程学教授兼电子及计算机工程…

    2016-08-24
  • ICME等离子体的阿尔芬波加热机制被证实

    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ICME)在内日球层径向传播过程中会不断膨胀。如果该膨胀是绝热过程,那么一般认为ICME内等离子体温度的下降速度会比周围的太阳风等离子体要快。近期,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王赤研究员、…

    2016-11-29
  • 国家天文台预期发现宇宙暗能量动力学演化

    近期,世界最大星系巡天eBOSS国际科技计划合作组织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期刊MNRAS上发布了一组科学目标综述论文。其中,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公博领导的研究团队,发表了一项倍受瞩目的研究报告,预期eBOSS巡…

    2016-03-01
  • 中微子振荡混合角θ13的国际最精确测量

    日前,在《美国物理评论》(Physical Review D)期刊上,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发表长篇文章—大亚湾基于氢俘获的θ13新测量(New measurement of θ13 via neutron capture on hydrogen at Daya Bay),给…

    2016-05-14
  • 科学家精确测量CSR原子核质量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质量测量团队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装置,首次测量了短寿命核素52Co及其同核异能态的质量,并结合已有数据重新构建了52Ni的β衰变纲图,在原子核质量精确测量研究中…

    2017-01-03
  • 科学家直接观测零朗道能级的塞曼效应

    (据华中科技大学)拓扑绝缘体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绝缘体材料,它的能带结构具有特殊的拓扑特性。这造成它内部绝缘,表面存在受拓扑特性保护的导电的表面态。该表面态电子是没有质量的狄拉克费米子,而且没有自旋自…

    2016-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