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对青藏高原北部河流水化学的显著影响可追溯到8Ma

粉尘对青藏高原北部河流水化学的显著影响可追溯到8Ma

临夏盆地

青藏高原北部隆升被认为是亚洲季风-干旱环境耦合系统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我国西部广泛发育的风尘沉积被认为与青藏高原北部隆升过程密切相关。现代高原北部干旱区河流水化学研究表明春季沙尘暴是影响河流溶解组成分季节变化的关键因素,因而在研究内陆干旱区化学风化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粉尘组分的贡献。然而现代粉尘沉降的显著水文作用在地质记录中难以有效识别,因此,我国现代西部干旱区水文受粉尘作用的诊断特征和形成历史尚不清楚。

鉴于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方小敏研究员、杨一博博士后与法国科学家Albert Galy等人合作,对青藏高原东北部临夏盆地发育古土壤的一套晚中新世河流相沉积结合蒸发岩、硅酸盐的各类常量、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以及矿物及薄片分析,开展了细致的自生碳酸盐微量元素和Sr同位素分析。研究首先揭示了~8Ma高原东北部隆升主要控制了区域化学风化和气候变化过程。进一步通过自生碳酸盐Mg/Ca-Sr/Ca协变关系在~8Ma前后的显著差异,逐步排除各类潜在影响因素后,建立了水溶液在碳酸盐分离结晶过程中与粉尘输入组分不断混合的自生碳酸盐形成模型,并得到现代风尘组分微量元素、Sr同位素和硅酸盐Nd同位素的验证。

上述研究揭示了粉尘输入控制了~8Ma以来临夏盆地河流水化学组成。因此,现代高原东北部干旱区水化学受粉尘输入控制的格局可以至少追溯到~8Ma,而该时期高原东北部的显著隆升及内陆干旱化加强过程是其最终控制因素。

论文链接: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31018216304278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2821X17300699

(据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青藏高原的地貌由冰川活动造成的?

    青藏高原晚新生代以来构造变形及其地貌演化过程是认识和理解青藏高原地球动力学的重要基础。青藏高原 东缘低起伏地形面与高原边缘陡峭、深切割地貌并存的地貌特征,一直是构造地貌学研究的热点。近些年有关构造热年…

    2016-07-02
  • 使用卫星影像精准确定最新青藏高原湖泊数据

    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第三极,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但长期缺乏连续可靠的高原湖泊水域面积变化数据,对研究地球屋脊区域水能量平衡构成了关键瓶颈。近日,论文《青藏高原湖泊数据集:1960s,2005和2014》…

    2016-07-20
  • 视频 | 印度和欧亚大陆从东向西先后发生碰撞?

    地球表面被分成十二块,其中印度板块向北与欧亚板块碰撞产生了青藏高原和喜马拉山,但是至今仍有很多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比如印度与亚洲大陆的碰撞时间一直是国际地学领域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之一。 在西构造结巴基斯…

    2017-01-19
  • 藏南冰湖记录冰川活动

    全球气候的变化导致冰川不断的倒退或前进,因而冰川的活动则记录的气候的变化活动。 藏东南地区是中国季风温冰川分布中心区之一,该地区冰川正经历剧烈退缩。然而较长时间尺度上冰川变化的记录和原因分析研究不足。…

    2016-06-22
  • 新特提斯洋板片拆离发生于四千五百万年前

    随着新特提斯洋(Neo-Tethys ocean)的闭合,印度和欧亚大陆发生碰撞最终导致了青藏高原的形成。青藏高原作为陆陆碰撞造山带的代表,是研究陆陆碰撞造山过程的经典地区,长期以来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

    2016-04-05
  • 地震:人类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

    作者:何建坤, 王卫民/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行星地球上,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其中,地震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最重大自然灾害之一。2022年6月1日和2022年6月10日,在四川芦山地区和四川阿坝地区相继…

    2022-06-12 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