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成功研发能自行学习的「人工突触」

科学家成功研发能自行学习的「人工突触」

人工智慧(AI)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是基于模仿人类大脑的功能。在资讯科学的领域内,这些AI 系统称为人工神经网路(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利用演算法模拟大脑神经运作,能分析数据,学习识别语言和图像。

最近,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和波尔多大学的研究者成功研发了一种「人工突触」,称为忆阻器(memristor)。这突破有助于开发出更加高效快速,以及能自行学习的人工神经网路。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期刊上。

大脑突触vs 人工突触

突触是人脑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突触激活越多,突触联系越稳定,学习效果越好。

「人工突触」忆阻器的运作原理非常相似。放置在两个电极之间的铁电薄层可以自发极化,通过电压脉冲调节电阻。电阻低时,突触联系增强;电阻高时,突触联系减弱。其学习能力便取决于这个电阻范围。

科学家发现,由人工突触组成的阵列能自行学习,找出数据背后的规律。论文作者声称:「这研究为未来能够自行学习的脉冲神经网络技术开路。」

更好的AI

AI的功能日益进步,一些人工智慧系统过往无法完成的任务,如今已经实现。现在,AI可以作曲、玩游戏,战胜人类对手、甚至在法庭内帮助法官进行判决。

这些功能都有赖人工神经网路的学习能力,现在唯一的限制,就是AI 的学习时间;AI 演算法必须读取并分析大量数据,然后从中得出数据背后的规律。

「人工突触」忆阻器正正可以提高这一过程的速度。研究员已成功建立了物理模型,预测其功能。接下来将继续对其功能进行优化。

很快,AI 的学习能力将追上人类大脑,甚至超越我们。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comms14736

(据  明日科学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人工智能游戏升级: 计算机打败围棋大师

    (编译: LinkSea) 2016年,人工智能AlphaGo与世界排名第二的职业围棋手经过五局厮杀,最终获胜。这已经不是人工智能计算机第一次打败人类。20年以前,IBM“深蓝”在象棋比赛中首次打败Garry Kasparov。下一年,“深蓝…

    2017-01-06
  • 睡眠的大脑是如何储存记忆的?

    休息好了才能更好的记忆 当我们睡觉的时候大脑是如何储存记忆的?通过对睡眠的大脑扫描,研究者观察并追踪到了记忆从大脑的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 “最初的记忆踪迹一消失,同时,另一片区域就会出现”加州斯坦…

    2017-10-22
  • MIT研究人员找到新方法提升聊天机器人性能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方法,能显著提高像ChatGPT一样的大型语言模型的性能。当人工智能与人之间持续对话时,这些模型常常会出现故障,导致性能急剧下降。研究人员发现,这个问题出在语言模型处理过往“记忆”的方式…

    2024-02-18
  •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仅身体在衰老,大脑也是

    如果随着人类年龄的增长,分裂细胞发生突变,它们仅能在有限数量的细胞中被发现,导致组织突变镶嵌

    2018-02-26
  • 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分别为: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揭示人类基因组暗物质驱动衰老的机制、发现大脑“有形”生物钟的存在及其节律调控机制、农作物耐…

    2024-03-01 世烩
  • 人类变聪明并非自然选择的结果?

    在人类和黑猩猩的祖先“分道扬镳”之后的几百万年中,我们的大脑体积几乎增大了三倍,而黑猩猩的大脑则几乎没有变化。当然,也许我们自己并没有感觉到,但是智人拥有相对较大的大脑是不容质疑的。 引起争论的是,人类…

    2018-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