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成功研制微型激光器开创光计算领域新纪元

回音走廊模式激光器
回音走廊模式激光器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研究团队成功于硅上研制出微型激光器,不但令新一代微型电脑处理器的运行速度更快,亦大大减少耗电,对光互联与光计算的未来发展影响深远。

这项创新研究由科大方氏工程学教授兼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讲座教授刘纪美发现,以及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桑迪亚国家实验室与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完成,是半导体工业界的一项重要突破。

硅衬底是太阳能电池以至集成电路等现代电子产品的基石,但由于硅晶格与激光材料并不相配,两者一直以来均无法完美结合。直至刘教授的团队成功于硅上「长出」了亚波长腔激光器,才实现了根本性突破,展示在硅上创建高密度发光元素的广阔前景,有关发现近日于《应用物理学快报》发表,并成为封面文章。

刘教授表示﹕「这种回音走廊模式的激光器是一种非常具吸引力的光源,可广泛应用于晶片上的光通讯、数据处理及化学传感等领域。将激光器直接集成在微型处理器上,对提高微型处理器的性能及降低耗能至为重要,这不但有利于推进硅基光电技术的发展,亦是新一代绿色讯息技术和计算的理想解决方案。」

一直以来,光子是用于远距离高通量数据传输中最经济兼最具能源效益的方案。随着这项硅衬底的新型激光器出现,光子亦有望可应用于短距离的数据通讯上,将可大大提升数据传输的速度。

为制作这种回音走廊模式的激光器,刘教授于硅面刻印出纳米图案,将硅晶格异质生长的天性缺陷,锁定于有规律的纵横格模式当中,再利用量子点激光器的受激辐射处于单个量子点之中这一特殊性能,进一步降低有源材料区对生长缺陷的敏感度。随后,团队利用激光泵,提升电子的能量级别,实现激光器激射。

此款微型激光器的直径只有1微米,较传统的激光器长度缩短了1000倍,面积则减少约100万倍。

论文链接:http://dx.doi.org/10.1063/1.4955456

(据香港科技大学)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中国研制最高效率柔性太阳能电池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硅基太阳能电池研究组(DNL1606)刘生忠研究员带领的团队与陕西师范大学合作,运用固态离子液体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制备出效率达到16.09%的柔性钙…

    2016-05-29
  • 原子成为沟通均相催化与多相催化的桥梁

    最近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张涛院士研究团队在单原子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首次发现单原子催化剂具有与均相催化剂相当的活性,从实验上证明单原子可能成为沟通均相催化与多相催…

    2017-01-05
  • 科学家又发现了一颗适于人类居住的行星,距我们有11 光年远

    一颗新发现的行星绕着附近的恒星转动,可能是最接近地球的世界,可能为人类提供一个舒适的家园。这颗地球大小的行星名叫罗斯128b,距离我们只有11光年,具有相对温和的气候,气温在摄氏零下60度到20摄氏度之间。 这…

    2017-11-16
  • 螺旋式超构材料实现了声速减慢和波束相位调控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百人计划张鹏研究员与黑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美国密西根大学等研究单位合作,设计了一种螺旋式超构材料并应用该材料实…

    2016-05-27
  • 研究人员发现相互作用的两个日冕物质抛射(CMEs)的初始速度

    据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该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沈芳等人与中国科技大学的学者合作,在《Nature》杂志子刊《Scientific Report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Turn on the super-elastic collision nature of …

    2016-02-24
  • 发光碳纳米点白光应用材料制备

    发光碳纳米点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类重要发光材料。大量研究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优异的发光性质、低廉的制备成本、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势,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其在生物成像、传感、催化、激光、光电器…

    201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