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群体遗传学平台RhesusBase PopGateway在北京发布

(据北京大学)近日,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李川昀课题组与张秀琴研究员合作,发布了群体遗传学平台RhesusBase PopGateway,解决了非人灵长类研究中群体遗传学数据匮乏、研究平台不成熟等问题,建立了以猴为视角,从全基因组层面探究人类演化与复杂疾病机制的特色平台。题为“RhesusBase PopGateway: Genome-wide Population Genetics Atlas in Rhesus Macaque”的研究论文在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杂志发表。

恒河猴作为人类近缘的模式动物,在基础与转化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应用存在诸多技术瓶颈。课题组在此前工作中,成功解决了猴功能基因组数据匮乏、基因结构注释不准确等问题(Nucleic Acid Res. 2013, Mol Biol Evol. 2014)。然而,群体遗传学数据匮乏等问题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一特色模型的应用。

本文中,作者对24只不同来源的恒河猴进行了全基因组深度测序,并通过整合公共数据,建立了一套包含四千多万个多态性位点的猴群体遗传学图谱,包含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信息、多态性位点单倍体结构信息以及对多个群体遗传学参数的准确计算。此外。课题组进一步开发了基因页面、基因组浏览器、iPhone APP等多个访问界面,以方便用户对这些基因组大数据的检索与分析。

运用这些数据,该课题组曾成功地解决了RNA编辑的整体功能性问题(PLoS Genet., 2014, Mol Biol Evol. 2015),并提出了基因的de novo起源新机制(PLoS Genet., 2012, 2015)。此次对这些数据的完全公开与平台化展示,将推动以非人灵长类动物为模型的分子演化与群体遗传学研究,加快人们对基因组功能、人类演化等基础科学问题,以及对复杂疾病机制、药物研发等转化医学问题的研究步伐。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博士生钟晓明、彭继光和申晴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李川昀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本项研究得到国家973项目、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万人计划”等经费支持。

RhesusBase PopGateway的iPhone APP界面
RhesusBase PopGateway的iPhone APP界面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世界首只转基因树鼩

    树鼩是一种具有重要潜在应用价值的实验动物。相较于啮齿类实验动物,树鼩在遗传进化地位及生理生化特征上均更接近于灵长类。并且,树鼩相比于灵长类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有着诸多优势,包括体型小、生殖周期短、饲…

    2016-12-29
  • 圣经也许错了,迦南人并没有灭绝

    希伯来人和迦南人的战争 (版权:Gamma-Keystone/Getty Images) 根据“希伯来圣经”所描述,迦南人的结局并没有好转。以色列人在逃离埃及抵达他们的领土后,踏平了耶利哥,“ 彻底摧毁了城里所有的一切 ”。古代文字表…

    2017-07-30
  • 菠菜的基因与祖先

    在菠菜出波斯以后,栽培种菠菜开始分为两个支线:东亚、中/西亚。中/西亚的一支传入欧洲后,又随着欧洲人渡海到美国;东亚的一支则在中国开枝散叶…

    2017-08-12
  • 科学家发现蓝鲸和鳍鲸杂交的现象

    最新一项发表在《Conservation Genetics》的研究,通过对北大西洋蓝鲸基因组的测序发现,大约有3.5%的蓝鲸DNA来自鳍鲸。这一结果令科学家感到惊讶,尤其是所有研究中的蓝鲸样本都含有一定比例的鳍鲸DNA,表现出内…

    2024-02-12
  • 科学家发现“显老”基因

    为何有些人更显老,而有些人却能永葆青春?发布于Current Bi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首次从基因层面揭示了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与实际年龄差别很大的原因。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英国联合利…

    2016-05-22
  • 老年痴呆症患者有望可以恢复记忆

    这一发现可能是革命性的,它有可能促使开发新药,以帮助恢复记忆。

    2017-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