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对于亚洲而言,新生代最为显著的宏观地貌演变就是青藏高原的隆起和新特提斯海的关闭。塔里木盆地紧邻西构造结的帕米尔高原,虽然现今的塔里木盆地为极端干旱的“死亡之海”¾塔克拉玛干沙漠占据,帕米尔高原构成了分割塔吉克与塔里木盆地的地貌屏障,但在新生代早期,帕米尔与南天山之间在南北方向上至少存在300-400 km的空间距离。来自新特提斯洋的海水自西端进入塔里木盆地,塔吉克与塔里木盆地不仅相通,而且二者与“土伦海”一齐构成了新特提斯洋最东端的陆缘海。长期以来,对于新生代塔里木盆地海水的退出时间以及存在多大范围的海水通道一直争议颇大,甚至有的学者认为塔里木的海水直至中新世中期才退出。不同的观点对西构造结构造演化和新特提斯海退却历史的深入认识构成了严重的阻碍。因此,塔里木盆地海水退出时间、过程、机制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板块尺度构造运动以及新生代全球尺度海面变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中科院地质地球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室孙继敏研究员与其合作者,对塔里木盆地南缘皮山县克里阳剖面,开展了沉积学、磁性地层学、生物地层学的综合研究。该剖面出露含有晚始新世海相沉积的地层 ,在古生物化石基础上,建立了该剖面晚始新世-晚渐新世的磁性地层序列 。他们的结果表明在克里阳地点,海水的最后退出时间为晚始新世的40 Ma。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结合他们此前在帕米尔东北缘奥依塔克剖面的工作以及国外同行的最新研究,他们提出塔里木盆地的海水退出时间在空间上存在“穿时”的特点。在帕米尔东北缘的奥依塔克,由于受帕米尔弧形构造向北“楔入”的影响,在47 Ma即开始海退;但此时,在塔里木盆地的很多地点仍有海相沉积,直至40 Ma左右,海水才完全退出塔里木盆地。在动力机制上,由于塔里木的最后海退时间为40 Ma,这显然要早于渐新世初期(34 Ma)由于南极冰盖形成引起的全球尺度海面下降,因此,他们提出新生代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导致的帕米尔高原的向北“突刺”是海水退出塔里木盆地的主要因素,全球变冷导致的海面下降仅仅是次要因素。
以上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地球科学期刊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论文链接: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67912015301498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