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影响次年夏季青藏高原降水再循环率

厄尔尼诺影响次年夏季青藏高原降水再循环率

青藏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其大气水循环过程对区域及全球气候都有着重要影响。降水再循环率是大气水循环的关键指标,意为局地蒸发的水汽对降水的贡献率,反映了该区域陆气相互作用的强度。然而,前人对青藏高原降水再循环率的研究多集中在其气候态量值方面,而对其年际变化机理的研究尚不充分。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利用高分辨率再分析数据ERA5,研究了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再循环率的年际变化机制。研究发现,气候态下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再循环率为22.6%±2.0%,其60%的年际变率受到前冬厄尔尼诺现象的调制。

当前年冬天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时,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暖海温信号可通过跨洋盆的海气相互作用延续至次年夏季,该过程被称为“印度洋-西太平洋电容器效应”。在该效应影响下,次年夏季对流层低层有大尺度的异常反气旋环流横亘于北印度洋至西北太平洋,抑制了印度半岛中北部的降水,但与此同时,该反气旋异常北侧的偏西风异常促进了输送至青藏高原的热带水汽,青藏高原东南部降水增加。在增多的外部水汽输送和减少的局地蒸发的共同作用下,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再循环率减小至21.4%。

参考:Zhao, Y., & Zhou, T. (2021).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precipitation recycle ratio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126,e2020JD033733.https://doi.org/10.1029/2020JD033733  

本文来自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文观点不代表“沙鸥科报”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处理。

相关文章

  • 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又一次意料之中的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北京时间2017年08月0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震中位于经度103.82°,纬度33.20°,震源深度约为20千米。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结果,矩震级为Mw6.5。这是两种不同…

    2017-08-09 地震
  • 青藏高原东北缘垂向速率场显示祁连-拉脊山弧形造山带正在持续隆升

    在远场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影响下,青藏高原持续向东及东北扩展,其扩展前缘——青藏高原东北缘受到相对稳定的鄂尔多斯地块阻碍而持续增长。区域存在多条大型活动断层,如祁连-海原、西秦岭、东昆仑等断裂带,在过去1…

    2024-02-19
  • 手印化石表明人类早在7000年前就在青藏高原活动

    青藏高原上的小喇嘛。人类可能已在寒冷高峻的青藏高原定居了七千多年 至少在7400年前,无畏的狩猎采集者或许就已经在寒冷、缺氧而严酷的青藏高原上定居了。这比研究者此前认为的时间要早将近4000年。 在对西藏中部…

    2017-01-11
  • 青藏高原东北缘存在地壳流?

    印度-亚欧板块碰撞导致的青藏高原隆升,是新生代以来最重大的地质事件之一,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一过程塑造了“世界屋脊”的壮丽地貌,改变了亚洲的环境,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的演化。然而青藏高原的隆升变形机制尚不完…

    2021-04-08
  • 青藏高原的地貌由冰川活动造成的?

    青藏高原晚新生代以来构造变形及其地貌演化过程是认识和理解青藏高原地球动力学的重要基础。青藏高原 东缘低起伏地形面与高原边缘陡峭、深切割地貌并存的地貌特征,一直是构造地貌学研究的热点。近些年有关构造热年…

    2016-07-02
  • 青藏高原植物生长秘籍

    青藏高原号称“地球第三极”和“世界屋脊”,其高度占据对流层的三分之一,是地球系统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人们通常认为这里是“生命的禁区”。以青藏高原北部的羌塘高原为例,平均海拔高度在4600米以上,年平均温度在零…

    2019-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