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使水稻减产

四种方法评估的水稻产量对温度升高的敏感性
四种方法评估的水稻产量对温度升高的敏感性

全世界逾一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准确预估未来气候条件下水稻产量变化对维护全球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作物模型是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影响的重要手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模型结构、参数调整等方面的局限性,作物模型模拟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如何提高作物模型模拟结果的准确度,减小对未来农作物产量预测的不确定性已成为科学家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近期,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朴世龙教授研究组通过比较全球范围内大田水稻增温实验和3种模型(经验统计模型和基于站点及全球格点尺度的作物过程模型)的模拟结果,发现经验统计模型和全球作物模型可能低估了增温对全球水稻的减产效应。同时,针对不同全球作物模型模拟结果之间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问题,他们首次结合条件概率的方法,估算未来气候变暖对水稻产量的潜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未来长期温度升高导致全球水稻的潜在减产效应约为8% K-1。这一减产幅度较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评估结果高约60%。该研究为作物模型的改善、农业管理和制订缓解与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该研究成果以“Plausible rice yield losses under future warming”为题已发表于《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杂志。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12级博士研究生赵闯为第一作者,朴世龙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相关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www.nature.com/articles/nplants2016202

(据北京大学)

延伸阅读:雾霾使粮食减产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应该承担多少责任?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法地球系统科学中心李本纲研究组根据最新资料,在系统评估中国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贡献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

    2016-03-18
  • 生物多样性,可能是人类对抗极端气候和全球暖化的最佳利器

    生物多样性在野外的力量,与实验预测的其实不一致,因为生物多样性在田野中的力量超过了实验,甚至超过了气候的影响

    2017-10-19
  • 全球气候变化对沙漠先锋种分布格局和动态历史影响

    地层学数据分析与研究能够揭示出亚洲内陆沙漠化-逆转过程与冰期-间冰期存在显著耦合关系,但该项研究尚缺乏大尺度植被和分子数据支持。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省寒区旱区逆境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马…

    2016-05-28
  • 人类与杂草稻的抗争

    在科学界,“鬼稻”叫杂草稻,并被定性为田间的恶性杂草。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樊龙江教授团队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科研人员,通过基因组重测序及其群体遗传学分析,揭示了其中最基本的问题:鬼稻从何而来,它们“鬼”在何处?

    2017-06-04
  • 科学家克隆杂交水稻不孕基因

    水稻是自交作物,人类为了提高水稻产量,传统的方法是依靠自然突变和人工选择获得对当地自然和栽培环境具有良好适宜性的优良水稻品种,或者改良栽培技术。后来人们发现水稻也具有杂种优势,但是其特殊的花结构导致…

    2016-12-22
  • 全球气候游行

      近日来有数百万民众走上街头,呼吁对气候变化采取紧急措施。据悉全球有139个国家参与了这次空前的游行活动,如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就至少有10万人。本次活动发生在联合国两个重要气候峰会召开之前,其中一个是…

    2019-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