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者输注新鲜红细胞和陈旧红细胞哪个更合适?

u=663533795,3232422936&fm=21&gp=0 对于重症患者,合理的血液管理对改善患者病情发展和预后十分重要。通过减少长时间储存所致的血液活性成分堆积和降低细胞改变所致的毒性作用,新鲜红细胞输注可能会改善重症患者预后。既往有些研究显示,相比于新鲜红细胞输注,“陈旧”红细胞输注可致较高的死亡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但是,也有些研究认为二者在改善患者转归方面无显著差异。

加拿大Jacques Lacroix博士等开展了一项研究,该项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纳入了来自64个中心的三级护理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的重症成人患者。纳入标准为:年龄≥18岁,在ICU接受治疗,进入ICU治疗后7 d内预计接受首次红细胞输注,预计接受至少48 h的有创或无创性机械通气。将纳入的重症患者随机分配至两组,分别接受新鲜红细胞输注(储存时间<8 d)和标准红细胞输注(可用的储存时间最久的红细胞)。若新鲜红细胞输注组储存时间<8 d的红细胞不足,则选用可用的最新鲜的红细胞。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患者90 d全因死亡率,次要转归包括发生器官功能障碍和感染的情况、机械通气时间、肾脏支持疗法情况等。

研究结果显示,2009年3月至2014年5月期间,在加拿大和欧洲的64个中心,共纳入符合标准的重症患者2430例,被随机分配至新鲜红细胞输注组的患者1211例,标准红细胞输注组的患者1219例,两组患者基线特征相似。重要的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两组方案红细胞储存时间:新鲜红细胞输注组和标准红细胞输注组的红细胞储存时间分别为6.1±4.9 d(平均值±标准差)和22.0±8.4 d,P<0.001,储存时间具有显著差异。

·两组患者90 d全因死亡率:在90 d时,新鲜红细胞输注组和标准红细胞输注组患者全因死亡率分别为37.0%(448/1211)和35.3%(430/1219),绝对危险度差异(absolute risk difference)为0.17,95%可信区间(CI)为-2.1~5.5,见图。

·两组患者存活率分析:对于两组患者,通过存活率分析(survival analysis),死亡风险比(hazard ratio for death)为1.1,95% CI为0.9~1.2,P=0.38,未见显著差异。

·次要转归的比较:两组患者(或亚组分析)的次要转归,包括主要疾病情况、机械通气时间、血流动力学情况、肾脏支持治疗情况、住院时间、输血反应等反面,均未见显著差异。

研究者认为,对于重症成人患者,相比于标准红细胞输注,新鲜红细胞输注并没有降低其90 d死亡率。不仅是在主要转归方面,在次要转归和亚组分析中,新鲜红细胞输注均没有显示出优越性。该研究发现对重症患者围术期管理、临床护理等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者推测对于此类患者,坚持使用新鲜红细胞输注是没有道理的。该项研究涉及多个国家的64个中心,严谨的试验设计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偏倚,保证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论文作者Lacroix J,本研究发表于2015年4月N Engl J Med杂志。

论文链接: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5853745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可植入超声装置帮助化疗药物通过血脑屏障到达肿瘤

    最近来自法国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超声装置并且对15名出现复发的成胶质细胞瘤病人进行了实验装置检测,科学家开发这种装置的目的在于突破血脑屏障帮助化疗药物到达脑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 Tra…

    2016-06-24
  • 孕期布洛芬的使用会导致儿童语言迟缓的发生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在孕早期使用对乙酰苯酚——例如泰诺——会导致出生后的儿童语言发育迟缓。 研究发现,母亲在孕3个月之内应用解热镇痛药,生出的女孩在2.5岁时易发生语言迟缓,男孩不会发生。 “语言迟缓”意思是儿童…

    2018-01-15
  • 紫外线是如何激发皮肤癌的?

    科学人员揭露了紫外线是如何触发皮肤癌的。他们还发现一种阻止皮肤癌的方法:利用基因目标。 黑色素瘤是皮肤色素细胞的一种癌症,其又称为黑色素细胞。黑色素瘤仅仅占所有皮肤癌的1%左右。但同时,黑色素瘤与大多数…

    2017-10-26
  • 视频 | 中央杏仁核对猎食行为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直接激活小鼠前脑的中央杏仁核,发现小鼠竟然对原本并无兴趣的小木棍、对原本害怕的机器虫子产生攻击和啃咬的行为。由此,“猎食”——这一本能行为的神经调控机制得以被首次揭示。 1月12日,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青年…

    2017-01-18
  • 这个有100年历史的药物,可能会对抑郁症有效

    含有苏拉明的小瓶(来源:NIMR London/Flickr) 苏拉明(suramin)是1916年首次开发的药物,已被证明是非常可靠的药物,它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基本药物。今天,它主要用作治疗非洲睡眠病和河盲症的抗寄生虫药物。现在…

    2017-05-29
  • 港大:新型抗体有望治愈艾滋病

      由香港大学(港大)李嘉诚医学院微生物学系爱滋病研究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出一种新型的串联双价广谱中和抗体(bi-specific bNAb),可有效抑制所有测试过的爱滋病病毒株,并促进清除人源…

    2018-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