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抗黄萎病的克星

棉花黄萎病是由土壤病原真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所引起的一种植物维管束病害。该病具有分布广,危害重,病原菌存活时间长,化学农药难于防治等特点。多年以来,棉花黄萎病严重威胁着棉花的生产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给棉农及国家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在科技部转基因重大专项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B类)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郭惠珊研究员课题组成功利用寄主诱导基因沉默(HIGS)技术实现了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控。

RNA沉默(RNA干扰)是一种在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保守机制,其作用方式是经一系列复杂的合成途径产生小分子RNA并以位点特异的剪切方式使与之序列互补的靶标RNA降解。近年来,虽然寄主诱导RNA沉默(HIGS,host induced gene scilencing)被应用于一些植物病原包括真菌的抗性利用,但仅局限于概念性的验证,没有实验证据表明植物产生的小RNA进入真菌细胞并且诱导了靶标基因的沉默;而且,抗病检测都是在实验室规模进行,HIGS在大田自然环境下是否有作用也从未得到证实。由于大量大丽轮枝菌微菌核存在于棉花种植土壤中,棉花与病原菌的斗争持续于整个植物生长期,所以, HIGS在棉花抗黄萎病的应用中充满着极大的挑战和神秘感。

35S-VdH1i转基因棉花诱导大丽轮枝菌靶标基因沉默和抗性检测 (A)35S-VdH1i 转基因棉花不同株系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黄萎病能力。(B)从转基因棉花分离的菌丝中靶标VdH1基因被诱导沉默
35S-VdH1i转基因棉花诱导大丽轮枝菌靶标基因沉默和抗性检测 (A)35S-VdH1i 转基因棉花不同株系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黄萎病能力。(B)从转基因棉花分离的菌丝中靶标VdH1基因被诱导沉默

郭惠珊研究员课题组利用真菌疏水蛋白VDH1编码基因作为目标分子,构建RNAi(VdH1i)转基因棉花,进行致病性检测和分子实验验证。在实验室规模检测验证获得高抗性转基因棉花。由于敲除VDH1基因影响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的产生,但不影响其菌丝生长,使研究人员可以从侵染棉花中分离得到菌丝,进行RNA沉默效应的检测。研究结果证明了棉花产生的小RNA能够进入菌丝体诱导目标基因沉默。经过多年的努力,南繁北育,科研人员终于获得了纯和转基因株系,并通过新疆实地病圃抗病检测证明了HIGS在棉花抗黄萎病上应用的可行和有效性。其结果将为培养抗棉花黄萎病、解决实际生产中棉花缺乏抗病资源的困境开拓新的策略和研究方向。

另一个方面,随着大丽轮枝菌基因组测序工作的深入,大量的基因组数据不断的涌现,有利于我们选择更多更有效的靶标基因进行HIGS的研究和开发,因此,对基因功能的准确注释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对于大丽轮枝菌,研究基因功能最为主要的方法是利用T-DNA介导的同源重组来实现基因的敲除和互补验证。同源载体的构建和后续敲除转化子的筛选就成为了研究过程中最为关键和限速步骤。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微生物所郭惠珊课题组和张杰课题组合作,通过比较了在研究真菌功能基因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载体构建和后续的筛选策略,综合目前所有载体构建和敲除转化子筛选的优点,成功的构建了用于大丽轮枝菌中快速构建和筛选敲除转化子的载体(USER-ATMT-DS)。和传统的构建方法和敲除转化子的筛选方法相比较,USER-ATMT-DS载体大大缩减了载体构建和敲除基因的周期,并且实现精准敲除,极大地减少了后期筛选的工作量。该载体的应用将非常有助于推动大丽轮枝菌和其他真菌的功能基因研究。

该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在植物病害学科领域国际重要期刊PHYTOPATHOLOGY。郭惠珊课题组博士生王胜为第一作者,郭惠珊研究员和张杰研究员为共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http://dx.doi.org/10.1094/PHYTO-10-15-0280-R

(据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为了子女健康,最好在40岁之前结婚生育

    米克•贾格尔爵士(Sir Mick Jagger)代表了一位作家所说的“大龄父亲”趋势。在他73岁时,他的29岁女友、芭蕾舞演员米兰妮•哈姆里克(Melanie Hamrick)为他生下了他的第8个孩子德沃罗(Deveraux)。 这位滚石乐队(Rolling …

    2017-05-24
  • 中国科学家揭示非人灵长类动物的高精度三维基因组学图谱

    人类大脑起源于漫长的生命进化过程,其最显著的改变是大脑的认知功能,反映在脑容量的显著扩大和脑结构的高度精细化。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哪些遗传改变造就了人类大脑”是学界长期力图解决的科学问题。 所有器官包括…

    2021-01-28
  • 返老还童不是梦?

    (翻译:范坤; 编辑: Randy) 最近一项关于小鼠基因治疗的研究显示返老还童的可行性,但科学家认为要在人体上实现可能还需数十年。 皱纹,白发和全身疼痛是人体衰老的标志,我们通常认为衰老是一种必然的自然规律。…

    2016-12-21
  • 科学家发现蓝鲸和鳍鲸杂交的现象

    最新一项发表在《Conservation Genetics》的研究,通过对北大西洋蓝鲸基因组的测序发现,大约有3.5%的蓝鲸DNA来自鳍鲸。这一结果令科学家感到惊讶,尤其是所有研究中的蓝鲸样本都含有一定比例的鳍鲸DNA,表现出内…

    2024-02-12
  • 老年痴呆症患者有望可以恢复记忆

    这一发现可能是革命性的,它有可能促使开发新药,以帮助恢复记忆。

    2017-07-29
  • 中国生命科学大数据中心建成

    国际三大数据中心(NCBI、EBI、DDBJ)对全球生物数据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生命与健康大数据中心(BIG Data Center),作为基因组所的重要研究单元,承担相关公共数据库资源体系的研究与建设,面向…

    2016-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