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揭示非人灵长类动物的高精度三维基因组学图谱

中国科学家揭示非人灵长类动物的高精度三维基因组学图谱
正在冥想的猴子表征灵长类大脑和智力的进化, 来源:中科院昆明动物所

人类大脑起源于漫长的生命进化过程,其最显著的改变是大脑的认知功能,反映在脑容量的显著扩大和脑结构的高度精细化。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哪些遗传改变造就了人类大脑”是学界长期力图解决的科学问题。

所有器官包括大脑的形成均通过发育过程实现,人类独特的脑发育模式源于在进化过程中基因组不断积累的功能性突变。然而,由于物种间存在数以百万计的序列差异,其中只有少数的关键差异才具有重要的功能效应,如何将基因组中的关键序列差异与脑发育的调控改变建立因果联系并解析其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是颇具挑战的课题。灵长类动物作为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模型已有多年历史,猕猴与人类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在人类大脑的起源、发育机制和脑疾病的研究中,猕猴是理想的动物模型。

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基因组,通常长约2米,折叠在仅有10微米的细胞核中,基因组在细胞核的三维空间中有序折叠,这样的有序折叠对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增殖和有序分化具有重要意义。全基因组染色质空间构象捕获(简称Hi-C)等最新高通量组学技术的开发,为精细解析大脑发育过程中基因组的三维组织方式和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工具。该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学科交叉合作,开展了跨物种脑发育3D基因组的研究。研究人员利用Hi-C技术,构建了中国猕猴胎脑神经发育高峰期的高分辨3D基因组图谱,这是目前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类大脑分辨率最高的3D基因组图谱,达到1.5kb的分辨率,可以高精度地解析脑发育中基因组的空间组织方式。此外,还解析了猕猴胎脑的转录组图谱、染色质开放区图谱以及染色质锚定蛋白CTCF的分布图谱。综合这些猕猴胎脑的多组学图谱数据,研究人员首次构建出猕猴胎脑发育的染色质精细空间构象,鉴定了包括染色质区室、染色质拓扑结构域(简称TAD)和染色质环(简称Loop)等不同尺度的染色质构象,以及基因组在大脑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调控元件(如增强子、启动子等)。   

通过与已发表的公共数据进行整合,研究人员进行了跨物种3D基因组的比较(人类、猕猴和小鼠),发现了较多数量的人类特异染色质结构,包括499个人类特异TADs和1266个人类特异Loops。这些人类特异Loops显著富集增强子-增强子互作的调控模式,提示大脑发育在人类祖先中进化出更精细的转录调控网络。研究人员过整合分析人脑发育的单细胞表达谱数据,发现这些人类特异Loops调控的基因在胎脑的SP(subplate)层显著表达,由此推测出人类特异Loops对SP层的人类特异发育模式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胎脑SP层是脑发育早期神经环路及神经可塑性形成的重要脑层,在人类进化过程中,SP层出现了显著的扩张,其厚度可达到皮层厚度的4倍左右,但由于在胎儿出生以后,该脑层逐渐消失,学界对其形成机制和功能了解较少。该研究首次为SP层在人类特异脑结构的发育和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证据。

此外,该研究还发现,基因组中较多人类特异突变(包括点突变和结构变异等)位于TAD边界区和Loop锚定区,可能导致在人类大脑发育中产生新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并形成人类特异的染色质高级结构。例如,SP层特异表达的EPHA7基因是大脑发育中神经细胞分化的关键基因之一,该基因的上游存在多个人类特异序列突变,可能导致人类特异增强子的出现和人类特异Loop的形成。通过增强子敲除实验,研究人员证实了EPHA7的人类特异调控网络,干扰其功能会影响神经细胞分化的进程。

该研究首次产生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高精度三维基因组学图谱资源;利用大脑三维基因组的跨物种多组学分析,发现了人类特异的染色质结构和脑发育调控元件,为阐明人类大脑发育的进化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和证据。

参考:
Luo et al. 2021. 3D Genome of macaque fetal brain reveals evolutionary innovations during primate corticogenesis, Cell,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1.01.001

本文来自中科院昆明动物所, 本文观点不代表“沙鸥科报”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处理。

相关文章

  • 科学家成功研发能自行学习的「人工突触」

    人工智慧(AI)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是基于模仿人类大脑的功能。在资讯科学的领域内,这些AI 系统称为人工神经网路(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利用演算法模拟大脑神经运作,能分析数据,学习识别语言和图像。 …

    2017-05-07
  •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如何保护自己大脑的健康?

      (图片来自网络)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中风协会出台了一项新的报告,列出了七种可以避免年龄增长引起的脑健康障碍和痴呆。 随着时间的增长,我们的动脉由于脂肪堆积和其他毒素原因而发生阻塞。这个过程称为动…

    2017-09-24
  • “垃圾DNA”并不垃圾

    在基因组中,有一种到处乱跑的“捣蛋鬼”DNA序列,可以从基因组的一个位置“跳跃”到另一个位置,被称为“转座子”。曾被认为是“垃圾DNA”的转座子,近年来被发现其实是基因组的巧妙设计。近日,我校水稻团队熊立仲课题组…

    2017-03-12
  • 知觉学习可诱发人脑皮层下核团的可塑性

      人的大脑在一生中都会受到知觉经验的影响而不断产生变化。知觉学习是一种通过训练,从而提高人类知觉能力的行为范式。该范式已广泛应用于研究成人大脑的可塑性。丘脑是感觉信息处理的关键皮层下脑区,视、听…

    2016-12-14
  • 美科学家合成出迄今最简单生命形式

    由基因学先驱克雷格•文特尔(Craig Venter)领导的研究人员创造了名为Syn3.0的“最小化合成细菌细胞”,这是他们在2010年创造的曾得到广泛宣传的Syn1.0的后续成果。Syn1.0是首个拥有用实验室化学品从零合成出的脱氧核糖…

    2016-03-26
  • 研究人员绘制环状RNA剪切图谱

    6月30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Genome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杨力研究组和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组关于环形RNA研究的最新进展“Diverse alternative back-spli…

    2016-07-03